齒輪油泵結構簡單緊湊.使用和保養方便,齒輪油泵具良好的自吸性,每次開泵前不須灌入液體,泵的潤滑是靠輸送的液體而自動達到,故日常工作時無須另加潤滑液。利用彈性聯軸器傳遞動力可補償因安裝時所引起微小偏差。在泵工作中受到不可避免液壓沖擊時,能起到好的緩沖作用。齒輪油泵結構緊湊,使用和保養方便;具有良好的自吸性,故每次開泵前無須灌入液體;齒輪油泵的潤滑是靠輸送的液體而自動達到的,故日常工作時無須別加潤滑油。齒輪油泵普遍應用于石油、化工、船舶、電力、糧油、食品、、建材、冶金及等行業。齒輪油泵適用于輸送不含固體顆粒和纖維,無腐蝕性、溫度不高于150℃、粘度為5~1500cst的潤滑油或性質類似潤滑油的其它液體。試用各類在常溫下有凝固性及高寒地區室外安裝和工藝過程中要求保溫的場合。
齒輪油泵突然停電,造成系統壓力波動,出現排出系統負壓,溶于液體中的氣泡逸出使齒輪油泵或管道內存在氣體。處理方法是將氣體排凈。
齒輪油泵使用時突然停電,造成系統壓力波動,出現排出系統負壓,溶于液體中的氣泡逸出使齒輪油泵或管道內存在氣體。處理方法是將氣體排凈。
高壓液柱由于突然停電迅猛倒灌,沖擊在齒輪油泵出入口單向閥閥板上。處理方法是對齒輪油泵的不正確排出系統的管道、管道附件的布置進行改造。
出入口管道的閥門關閉過快。處理方法是慢慢關閉閥門。停機:切斷電源。將導熱油齒輪油泵內液體放空,清洗且應定期把葉輪旋轉180度,以防止軸變形,直到油齒輪油泵全部冷卻為止。
輸送介質傳到導熱油齒輪油泵的齒輪油泵蓋和軸承上的熱量,由齒輪油泵蓋和軸承座的表面散熱,使軸承座的溫度適應于軸密封性能的溫度。因此選擇導熱油齒輪油泵的安裝位置時,要使齒輪油泵蓋和軸承座的熱量便于擴散,不出現任意蓄熱現象。
齒輪油泵發熱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齒輪油泵泵體及液壓系統壓力閥調節不當引起的系統發熱。泵體作為液壓系統的動力源,其工況好壞影響著系統發熱程度,如PC200型齒輪油泵的主泵為柱塞泵,如果泵內配流盤與缸體,滑靴,斜盤及柱塞缸體間配合位磨損大,往往造成液壓泵較快發熱,這可通過觀察泵升溫快,并有噪聲的特點加以判斷,其方法是,研磨修整有關密封配合面或替換無法之零件,PC200型齒輪油泵先導控制泵為齒輪泵,其功用是為系統提供操作控制壓力油和根據負載要求調節主泵排量的大小,如果該泵內齒輪端面磨損大或齒項間隙大,內泄漏增加,都會使泵發熱并影響主泵正常工作,溢流閥壓力過高或過低也會引起液壓系統發熱,如系統壓力調節過高,會使液壓泵在超過額定壓力下運行,使泵過載,導致油溫升高;反之,如果系統壓力調節過低,會使工作機構在正常負載下,頻繁出現溢流閥開啟卸荷現象,造成液壓系統溢流發熱。
2、齒輪油泵的發動機是通過減震箱內的減震阻尼器來連接的,在處理一臺齒輪油泵液壓系統發熱故障時,發現其減震箱內油位超過觀油平面螺絲處(一般約為1.5L),而這些過多的油液在伴隨減震阻尼器轉動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熱量并傳遞到液壓泵,導致系統發熱,此時,將減震箱油液泄放至標準油位后,造成減震箱油位過高的原因有二,一是操作人員盲目加油;二是液壓泵軸端油封老化,使液壓油的由此泄漏,后者應拆栓液壓泵愈換油封。
3、散熱器散熱性能不良引起油溫過高。散熱器散熱性能不良的主要形式有:外部散熱翅片變形或堵塞,冷卻作用差;冷卻風扇量不足;液壓油散熱器內部管道阻塞,前兩者除可直觀判斷外,還可從散熱器上下管溫差變化不大得知,此時應清理散熱片,緊固風扇皮帶等,對液壓油散熱器內部管道阻塞的判斷,可通過在散熱器進出入口油道安裝壓力表,檢查二者之間的壓差,正常情況下油溫為45℃左右壓差在0.12MPa以下,如果高于0.12MPa,則表明油管阻塞嚴重,應拆卸散熱器上下蓋,疏通管道。
4、不銹鋼油泵的適用揚程、流量、使用范圍是超出泵本身實際要求、填料壓蓋壓的太緊或者齒輪泵的密封彈簧調的過緊等造成齒輪油泵旋轉不暢的各項原因,都會造成齒輪油泵不正常發熱。
5、液壓系統布管走向受整機的空間結構影響,液壓布管走向欠正確,各廠家的布管中,“管路直角”現象嚴重,其液流沖擊造成的局部壓力損失,液壓系統產生的熱量是可觀的。管路規格一般5t或6t規格裝載機使用的工作齒輪泵總排量為160mL/r,工作轉速為2200r/min,考慮速率等因素,其流量通常應在300L/min以上,按照這個數值,其高壓管路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