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油泵是液壓系統中應用普遍的動力元件,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便宜、自吸能力不錯,抗油液污染能力不錯等優點,但是其缺陷是壽命過短,達不到設計要求的一半。齒輪油泵的壽命為5000h。但目前一般均達不到此要求。軸承的設計與選用:齒輪油泵也要考慮其壽命原則。在選用時應做到大部分零部件和原材料壽命相等,不應造成產品的大部分零件還遠沒有達到使用壽命,而少數零件已報廢。齒輪油泵恰好存在這樣的問題,報廢的大多數情況是因為軸承損壞所至。目前不少齒輪油泵不再使用滾針軸承,而改用帶保持架的滾針軸承,雖可使壽命有所提升,但運行不到2000h就因軸承損壞而報廢。目前較理想的軸承材料SF型復合材料。其以鋼板為基體,機械、磨擦系數噪聲低,可在無油或少油潤滑工況下和較寬的工作溫度范圍內使用。實踐證明,SF材料軸承的使用使齒輪油泵的使用壽命提升。
端面間隙問題:齒輪油泵在使用中常用因內泄漏增加、容積速率下降,壓力下降而報廢。齒輪端面泄漏占總泄漏量的75%~80%。因此,正確的端面間隙重要。對于流量為2.5h/min至10h/min的齒輪油泵,端面間隙應為0.02~0.04mm,而流量為16h/min到32h/min的齒輪油泵,間隙應為0.02~0.05mm,流量大于40h/min的齒輪油泵,間隙應為0.02~0.06mm。如果超過上范圍則容積速率低,壓力達不到額定壓力;若間隙太小,運行中因磨損使間隙急劇加大,又使內泄漏增加。
工藝原因:為確定齒輪油泵前、后端蓋之間的正確間隙,齒輪的加工和裝配重要。齒輪兩端面與孔軸心線的垂直度誤差不能超過0.01mm,且裝在軸上后,其軸向應處于浮動狀態。為確定裝配后兩軸的相互位置,在加工前后兩軸承孔時,中心距誤差不應超過0.03mm。另外,輸入軸端斷裂也是常見現象。為此需要掌握好軸的熱處理工藝,使其具有相應的強度和硬度,又有較不錯的抗沖擊韌性,防止其斷裂。
齒輪油泵性能影響因素分析:
1、影響齒輪油泵性能的結構因素:齒輪油泵制造結構上的因素影響其性能發揮。如外嚙合不銹鋼齒輪泵的困油現象,不但影響其容積速率,而且還影響其供油,徑向作用力不平衡現象會使泵軸彎曲、導致齒頂接觸泵體、產生摩擦,降低軸承使用壽命,端面泄漏現象會導致其容積速率降低等。
2、液壓油的品種、油溫、液壓元件的匹配度等實際應用中的諸多因素也會影響不銹鋼齒輪泵的性能發揮。
3、影響齒輪油泵性能的使用因素。齒輪油泵在實際應用中,還有諸多影響其性能發揮的因素。因吸油位置不當而造成不銹鋼齒輪泵不吸油或流量小造成齒輪油泵不吸油或流量小的原因是吸油位置太高或油位不足,濾油器堵塞,油溫過高等。特別是齒輪油泵在沒有油液的情況下,“空磨”很容易讓不銹鋼齒輪泵損壞。因裂紋間隙等而造成不銹鋼齒輪泵壓力不足。因安裝等原因而造成的振動噪聲及“咬死”齒輪誤差或兩齒輪軸線不平行,電動機與油泵軸不同心,齒輪油泵進油管直徑太小,泵體與蓋的兩側產生沖擊,泵旋轉時吸入空氣等會造成不銹鋼齒輪泵過大的振動噪聲。泵與電動機聯軸器同心度不夠,蓋板與軸的同心度不夠,泵體軸向間隙及徑向間隙過小,滾針轉動不靈活,壓力閥失靈,油液中有雜質等會造成不銹鋼齒輪泵運轉不正常甚至出現“咬死”現象。
4、齒輪油泵的性能,產品往無泄漏和低噪聲方向發展。
5、針對齒輪油泵性能影響因素的改進。不銹鋼齒輪泵制造結構上的改進,用開卸荷槽的方式以困油現象,用縮小壓油口等方式以解決徑向力不平衡,用自動補償的方式以減小端面泄漏量。工作維護上的改進,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增加對不銹鋼齒輪泵的維護,選用恰當的液壓油,控制適宜的油溫,避免對油液的污染、保持適當的油液高度,要關注其與相鄰元件的匹配度。
6、齒輪油泵的困油現象、徑向作用力不平衡現象、端面泄漏現象等制造結構上的因素會影響不銹鋼齒輪泵的性能發揮。
齒輪油泵基本形式就是兩個尺寸相同的齒輪在一個緊密配合的殼體內相互嚙合旋轉,這個殼體的內部類似“8”字形,兩個齒輪裝在里面,齒輪的外徑及兩側與殼體緊密配合。來自于擠出機的物料在吸入口進入兩個齒輪中間,并充滿這一空間,隨著齒的旋轉沿殼體運動,在兩齒嚙合時排出。